为什么总感觉工信部的油耗不太准呢?真的是这样吗?
恭喜你,你的感觉十分正确,工信部的油耗不是不太准,而是太不准了!事实上,我们的实际油耗普遍要比工信部油耗高20%以上,个别离谱的甚至高50%以上。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这就要从工信部的油耗测试方法与我们实际驾驶之间的区别方面找原因了。
首先来看看汽车的工信部油耗是怎么测出来的。中国目前使用的油耗侧方法是欧盟NEDC工况油耗测试方法,这种方法并不是把汽车开上马路实际驾驶一段路程,然后根据行驶的里程和消耗的燃油计算出来百公里油耗,而是在实验室里面测试出来的。具体来说就是把车开到油耗测试实验室的测试仪上,然后根据事先设定好的程序,让汽车以固定的顺序模拟加速、减速、滑行、怠速等驾驶方式,最后根据排出的尾气中的碳含量来计算油耗。一般测试过程是模拟四个市区行驶工况和一个郊区行驶工况,总计用时595秒,行驶大约11公里,最高车速120公里/小时,然后利用碳排放量对应计算出燃料消耗值。这个数值就是汽车的综合工况油耗。

显然,这种油耗测试方法与我们日常的实际驾驶有很大的区别,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测试的车辆是由汽车厂家提供的,要求是走合期结束、做完首次保养、技术状态良好的在用车辆,至于有没有做过特殊调校,有没有更多的猫腻,就不得而知了。而我们平时自用的车辆技术状况千差万别,油耗上有差别也是很正常的。
2、测试过程是在试验室的测试台架上进行的,测试环境是理想状态,因此汽车运行的阻力相对较小。这与汽车实际行驶时所受到的行驶阻力差别很大,比如实际道路的行驶阻力可能会比测试台架的阻力更大,实际行驶中有很大的空气阻力等,在测试中都被忽略了。
3、油耗测试的条件是环境温度控制在25度,不开空调、灯光、导航、音响等用电设备,而在实际驾驶中这些电气设备消耗的电能也是燃油转化而来的。
4、油耗测试的行驶工况只是简单的重复4个市区和1个市郊的理想工况,不能反映城市中红绿灯多,经常堵车,汽车经常起步、急加速、急刹车等情况。
买车以后,每次油价升降都牵动着每个车主的心,每次给爱车加的不是汽油,而是咱们的血汗钱。一辆车的油耗是每个消费者都比较注重的,但是我们又不清楚一辆车的具体油耗,这时候就出现了工信部油耗,不过作为老司机们都知道,工信部给出的综合耗油只能作为一个参考,看看就好了,与我们实际油耗相差甚远,而且不同品牌的车还差距不同,日系车普遍相差10%-20%,这还算是比较靠谱的,有些油老虎车型,动不动偏差50%以上。
至于为什么会与实际油耗不相符,我们就来看一下工信部***用的油耗测试方法,简写为NEDC,也就是欧洲欧洲驾驶循环法。NEDC的油耗测试并不是在真实道路上完成的,而是实验室的模拟机上,环境温度是必须在20℃~30℃之间。而且测试的车辆必须经历3000公里的磨合期,但是里程又不能超过15000公里,并且在测试时要关闭所有车载电器,像空调肯定是不能开的,要求非常苛刻。
总结一句话:工信部的油耗测试是在实验室的理想环境下完成的,我们实际驾驶不可能有这样的理想环境,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状况,就像国庆出行大堵车一样,走走停停,这样的工况下,油耗是非常高的。其次就是每个人的驾驶习惯不一样,油耗也有所不同,有的人开车比较温柔佛系,从不地板油,油耗相对来说就不怎么高。有的人开车比较暴躁,经常性地板油,过红绿灯都要第一个冲出去,油耗自然不会很低,所以我们经常性看到同一台车,差不多的路况,但油耗差别很大,其实就是个人驾驶习惯的原因了。
壹车热评,原创不易,谢绝搬运!
对于工信部的油耗信息,常规情况下,我们在它的基础上再加2个油耗,这基本就是最终的真实油耗。
想要弄清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就需要先了解工信部的油耗究竟是怎么测的!
工信部对车型的油耗测试,它的标准来自于欧洲的NEDC测试法,翻译过来就是:欧洲驾驶循环法。
它对测试车型的要求是:需要完成3000公里的磨合期,已行驶里程在15000公里以下的车型。
然后,工信部的测试环境是一种理想化的路况,也就是它的受测汽车根本不会上路应对复杂的路面状况,它先在标准路面上测试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阻力数据。
测完路面阻力后,再把车移到一个封闭的测试平台,保持正常的室外温度,把驱动轮放在测试平台上,模拟4种城市驾驶环境对汽车的考验,也就是只是把驱动车轮放在转鼓上,模拟城市里走走停停的状态,通过对四组测试数据的分析与计算,最终得出该车型的工信部油耗。
不过现在欧洲国家已经不在***用这种驾驶循环测试法来测试油耗,他们已经改用新的国际标准:WLTP测试法。
壹车热评把这些缺陷总结成三类:
1、测试环境过于理想化,而非真实;
2、测试过程没有考虑到不同人所具备的不同驾驶习惯;